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九游捕鱼2023官方版-2.05Inurl:fayunsi > 新闻动态 > 毛主席晚年精准预言:等我百年之后,整个中国没人能压得住邓小平
毛主席晚年精准预言:等我百年之后,整个中国没人能压得住邓小平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26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毛主席对邓小平同志赞赏有加,早在抗日战争那时候,他就说过这样的话来评价邓小平:“骑上马能奋勇打敌人,下了马又能专心写军事计划。”

这话既夸他在战场上勇猛果敢,打仗厉害,又赞他平时处理政事有条不紊,能力出众。毛主席对邓小平那是相当认可,觉得他既会打仗又会治国,是个全能型人才。

毛主席总是毫不吝惜地夸奖邓小平,不管是在亲近的人面前,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接待外国客人时,毛主席都会提起邓小平,而且一脸骄傲。

就连毛主席晚年,在和周总理聊天时,也聊起了邓小平。

那时候,两位老人家都已满头白发,为国家操劳累得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。毛主席说自己得歇歇了,而且看着消瘦的周总理,心里特别不忍,就对他说:

等这段忙碌的时间过去,你也该好好歇歇了,让那个人去处理国务院的事情吧。

听到这话,在场的人都摸不着头脑,只有毛主席和周总理相视而笑,心里都明白这个“他”指的是他们俩都很看好的邓小平。

【邓小平有战功】

如今我们谈及邓小平同志,往往想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他带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。

大家可能不知道,邓小平对国家的付出其实还大着呢,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里,他就是指挥队伍里的一名干将。

毛主席那时候对邓小平的评价是这样的:“邓小平帮刘伯承打仗,真是把好手,他立下了不少战功呢!”

小平同志的战功可能并不体现在前线亲手斩杀多少敌人,也不是靠骑马挥刀冲锋陷阵得来的。他更多的是作为整个军队的智囊,负责战略上的指挥和引导。

经常和邓小平一起上战场的刘伯承将军说,小平同志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还要心细,总能准确地击中敌人要害。

抗日战争打完后,邓小平在一次大会上,回顾并总结了打仗那会儿,他和其他将领在战场上用过的一些策略。

比如说:“让全国人民手拉手一起对抗敌人”、“悄悄进入敌人地盘,耐心隐藏,积攒力量”、“不靠蛮干,而是一步步来。”这些话在会议上得到了其他头头的赞同,接着就被用在了还在进行的解放战争中。

小平同志在抗战时期的一大贡献,就是成功创建了太行山这片抗日堡垒。

太行山被誉为“中华大地的脊梁”,从古至今就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,所以抗日战争一开始,刘伯承、邓小平他们就来到了这儿。

邓小平在抗战那会儿,大多数日子都在太行山区域待着。他奉命到这里来建立个革命据点,好几年里,他带着当地老百姓一起,灵活地打游击战,让日军一次次的进攻都扑了个空。

邓小平同志不仅在革命根据地制定军事策略,还着手搞起了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,这些努力极大地推动了那些贫穷落后地区的进步。

那时候,邓小平的好多故事在战士和老百姓中间传开了。据副营长李平山回忆,虽然邓小平是政委,但他却和战士们一样,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还一起在荒郊野外露宿。

那是在1939年,邓小平打算带着一支队伍悄悄溜到敌人后面去,可当他们走到山西的一个小县城时,因为日本鬼子到处搜查,队伍没办法,只好被拆散了。

邓小平派人去联络了驻扎在附近的一个营,就是李平山他们那个营。两队人马好不容易碰了头,邓小平一见到李平山,马上就问起战士们和当地老百姓的情况怎么样。这足以看出邓政委心里多挂念着战士们和老百姓。

由于敌人到处搜捕,老百姓只好逃到山里藏身,邓小平那时候就说:

老百姓被鬼子折腾得精疲力尽了,心里头更是吓得不行。咱们得赶紧把乡亲们的工作做到位,把咱们自己的人心聚拢起来,好歹让大伙儿少担点惊受点怕。

在这样艰难的时候,邓小平同志心里还是装着老百姓,难怪他以前工作过的地方,老百姓都那么喜欢他。

正是因为他懂得和老百姓站在一起,这才加快了建立根据地的速度。说到底,有了老百姓的支持,人民解放军才有了充足的补给,能安心上前线打仗。

后来,按照邓小平的吩咐,李平山安排人员进山去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,并且尽力帮忙解决吃的问题,让大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。

没错,军队的日子其实过得挺艰难的。因为敌人追得紧,部队老得换地方,有时候一晚上得换好几个位置。可小平同志一点儿也不像个大官,他还亲自冲在前面给战士们带路呢。

他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,和战士们一起吃饭睡觉,一块儿挖些野菜,也一块儿随地而坐休息。

在后来的解放战争里头,邓小平也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。

当国民党军队势头开始变弱的时候,毛主席迅速做出决定,让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部队向大别山进发。

这个决定真的挺对路,这场战斗成了解放战争的一大拐点。

事后,毛主席听到军队胜利回来的消息,心里头既高兴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,毕竟这次出征的是刘邓两位将领率领的强大队伍嘛。

【邓政委竟发怒了】

大家都知道,小平同志特别亲民,他性格温和,平时总是笑眯眯地对待每个人,不过,他也有过一次严厉地责备他的马夫的时候。

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,邓小平作为政委,在山西阳城县忙着准备和支援前线的工作。

王兴芳,邓小平的司机,打算骑着邓老的坐骑先到马店去钉马掌,好为邓老即将去延安开会做好马匹的准备。

那时候,阳城县的老百姓一看王兴芳是八路军,都高兴地站在路两边欢迎他,用敬佩的眼神望着他。这让王兴芳心里美滋滋的,一不留神就得意了起来,在那条不宽的小路上骑得飞快,不小心还撞倒了路边的东西。

后来,王兴芳把马安顿妥当,回到邓小平那里,只见邓小平刚才还笑着呢,忽然间脸色一沉,大声喊他:“王兴芳,你给我过来!”

王兴芳心里直犯嘀咕,不知道出了啥状况,不过跟邓政委这么久以来,还是头一回见他气成这样,他心里直打鼓,生怕自己哪里搞错了。

邓小平气呼呼地对王兴芳讲,他刚刚在路上骑着马横冲直撞,不小心把一位老大娘给撞了,害得人家受了伤。

那时候,街上有好多老百姓都瞧见了这一幕,本来心里头对八路军挺尊敬的乡亲们,这会儿都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。

可王兴芳却还没察觉到自己做错了,他甚至辩解道,那位老大娘其实伤得不重,他当时只是一时心急想给政委鼓掌,也算可以理解。

邓小平看他这样,心里更火了,叹了口气,耐心地对王兴芳讲道:

你现在不只是为自己活着,你还代表着八路军,代表着整个共产党。虽说没让老大娘受啥大罪,但咱得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,特别是在这时候,全国上下得拧成一股绳。老百姓对党和八路军的支持,那可是咱们的根基,要是连自己人都不信咱,还咋去跟外敌斗呢?

听了邓小平的话,王兴芳一下子恍然大悟。起初,王兴芳还认为邓小平有些小题大作,为了这点琐碎事情发这么大的火,但经过这一番解释,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欠考虑了。

王兴芳主动去找那位老奶奶,诚心诚意地说了对不起,这样邓小平才没再继续发火。

另外,王兴芳有说过,就算他那时候做错了事,邓政委也没往心里去,之后还是像往常一样对他好。

在邓小平看来,犯错并不是啥大问题,毕竟人都会犯错嘛,关键是得赶紧改正过来。

其实,邓小平之所以后来能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致肯定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很亲近百姓、爱护人民。

作为一个国家的带头人,得老是惦记着老百姓,这样才能真正知道大家伙儿想要什么,其实大家的需求,就是国家要前进的方向。

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邓小平深入到老百姓中间,忙着搞土地改革这些事儿,这让毛主席发现了小平同志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。

【小平同志能干实事】

1956年,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第八次全国大会,会上毛主席把邓小平介绍给大家,并大力推荐他来做中共中央的总书记。

毛主席那时候是这样讲的:“我打算让小平同志来当总书记,因为邓小平同志有本事,能担当,并且实实在在能办成事。”

虽然他刚才说自己做不到,不过我觉得他应该能行。”

这段话显示了毛主席十分肯定邓小平的能力,在那次会议上,邓小平也顺利当上了中共中央总书记。之后邓小平所做的许多事情,都证实了毛主席的信任是完全正确的。

中共八大落幕以后,中央的领导们都开始各忙各的,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。

邓小平总书记此次前往的是我国的西北地区,具体行程包括了山西、甘肃以及陕西等地。

重访山西,邓小平感慨万千。想当年,抗日战争时他常在这里,那时候环境真是特别艰难。如今一看,这里大变样了。不过,在考察期间,邓小平还是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中国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,好多事情都正在慢慢摸索,所以肯定没法做到一点毛病都没有。

邓小平在考察时发表了讲话,给当地干部支了发展妙招,他的话很实在,没有夸夸其谈,既简单易懂,还带着点风趣幽默。

就好像那时候有人问起:“建筑工程花费太高了,那些没预算的开销真难搞定,就连要个19块钱都特别不容易。”

邓小平这样说道:“咱们眼下的短板就是只有这一个国家办的企业,因此得全包下来,从人工到材料都得负责,国家花钱多点儿也没关系,该投入的就得投入。”

他们对连19元的小额拨款都感到十分为难,这时邓小平讲了个笑话,让气氛轻松了不少。

武汉的朋友们打算拿30元请苏联专家搓一顿,结果武汉那边不给通过。没辙了,他们只好跑到北京去求批准,最后花了300块的申请费,才批下来30块的饭钱。这事儿听起来逗不逗?

现场的紧张感觉一下子减轻了许多,不过邓小平可不仅仅是开了个玩笑,他下台后就立刻去找有关部门询问情况,还强调说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能少,不然等事情报到北京还是得批,到时候花的钱更多。

1958年,北戴河会议刚一落幕,邓小平就急急忙忙赶往东北去调研了。

他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时候,望着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慢慢开过去,心里特别高兴,不停地夸着:“真棒!这是我们国家自己造出来的汽车。”

那时候,“一汽”的头头们跟邓小平讲了讲过去两年他们在研发、制造还有产品质量上的进展。邓小平听后说,这两年搞得还不错,但现在咱们国家经济正往上走,汽车需求越来越大,所以以后对“一汽”的期望也会更高了。

同时,邓小平也关注到了汽油的问题,那时候石油很紧缺,汽车一多,怕汽油不够用。

谈到这个问题,“一汽”的领导显然还没拿好主意。邓小平瞧着他们有点紧张的样子,一边给些建议,一边还打趣道:“要是不烧油,改烧酒精,你们觉得咋样?”

我国红薯产量特别大,正好能拿来酿酒。这方面你们是行家,国家愿意给你们提供支持,但有个条件,就是千万别用茅台来酿。”

那一刻,大家都忍不住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。

这次到东北,邓小平不光参观了汽车厂,还走访了肥料厂、电厂,还有鞍山钢铁厂等多个地方,把东北的重工业都逛了个遍。每到一处,他都给发展提了建议,还帮忙解决了一堆因为上报流程繁琐而一直拖着的问题。

邓小平当中央总书记那会儿,真的让大伙儿见识到了他的本事。最让人佩服的是,他从来不说大话,只一门心思地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问题。

特别是他说话特别吸引人,既能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,又能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十分愉快。

早年时候,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道:“听小平同志的报告,那感觉就像是品尝了一串甜甜的冰糖葫芦。”他对邓小平的报告十分满意。

毛主席离开后,邓小平同志接过了国家的领导重任,他推行的改革开放等措施,让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有了飞速的发展。

毛主席的话果然应验了,“当我离世之后,中国恐怕再难找到像邓小平这样能压得住大局的人物。”

没错,邓小平同志的能力真的是无人能及,他为推动中国快速发展所付出的努力,那真是说也说不完。